
空压机冷却器是保障设备高效运行的核心部件,其功能是通过空气或冷却水带走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(排气温度可从120-180℃降至40-50℃)。日常维护需聚焦清洁、防漏、参数监控等关键环节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针对性清洁,消除散热障碍
冷却器散热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表面积垢或堵塞,需按类型差异化清洁:
风冷式冷却器:翅片易积灰(尤其纺织、粉尘行业),每周用0.6MPa压缩空气(加装喷嘴)从内侧向外吹扫(顺气流反方向),清除绒毛、粉尘;每3个月用中性清洗剂(如洗洁精稀释液)低压喷淋,再用清水冲洗(避免残留药剂腐蚀铝制翅片)。若翅片变形,需用专用梳齿工具梳理,恢复散热面积。
水冷式冷却器:管道内壁易结水垢(硬度较高的水质中,钙镁离子会形成导热系数低的沉积层),每月监测进出口水温差(正常≤10℃,超差说明结垢)。每6个月用柠檬酸溶液(浓度5%-8%)循环酸洗4-6小时,或采用电子除垢仪(适用于中大型系统),避免水垢导致热阻增加30%以上。
二、严密检测泄漏,杜绝介质损耗
冷却器泄漏会导致冷却介质流失(如冷却水进入气腔,或压缩空气混入水管),需定期排查:
压力检测:停机状态下,对水冷式冷却器壳程通入0.8MPa压缩空气,水侧灌满水,观察是否有气泡(判断管束泄漏);风冷式则封堵进出气口,通入0.6MPa气压,用肥皂水涂抹焊缝、法兰,检查气泡。
运行监测:若空压机排气温度异常升高(超额定值10℃以上),或冷却水中出现油花(风冷式)、压缩空气中带水(水冷式),需立即停机检查,更换破损的密封垫或管束(采用氩弧焊修补微小泄漏)。
三、监控关键参数,维持蕞佳工况
通过实时数据判断冷却器状态,及时调整:
温差与压力降:风冷式进出口风温差应≥8℃,水冷式冷却水进出口温差5-8℃;进出口压力降(风冷≤2kPa,水冷≤50kPa)超限时,需停机检查是否堵塞。
流量控制:水冷系统需安装转子流量计,确保冷却水流量稳定(按设备手册,如30kW空压机需≥2m³/h),避免因阀门误关或水泵故障导致流量不足。冬季停机后,需彻底排空存水(加装放水阀在蕞低点),防止冻裂管道。
四、优化运行环境,减少外部干扰
风冷式冷却器周围1.5m内不得堆放杂物,进风口远离热源(如锅炉、烘箱),环境温度需≤40℃(超温时需加装引风机强制降温)。
水冷系统需使用软化水(硬度≤50mg/L),或加装水处理设备(如离子交换器),避免泥沙、藻类进入冷却器(可在进水口装Y型过滤器,滤网精度≤100目,每周清洗滤网)。
五、附件协同保养,保障联动效率
风冷式的散热风扇需每月检查:扇叶是否松动、电机轴承是否异响,每6个月加注锂基润滑脂;温控阀(控制风扇启停)需定期校验,确保在设定温度(如45℃)准确动作。
水冷式的循环水泵需每周检查叶轮磨损(防止流量下降),压力表、温度计每半年校准一次,确保读数准确;管道阀门需每月手动启闭一次,防止阀芯卡涩。
六、定期性能评估,制定维护周期
每年度对冷却器进行热交换效率测试(通过热平衡计算实际换热量与设计值的比值,应≥90%),根据运行环境(如高尘、高湿度)缩短维护周期(如粉尘行业清洁周期从3个月缩至1个月),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清洁、检修、更换部件的时间及效果。

